歐盟理事會當地時間7月20日作出決定,授權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在中國境內的100個歐洲地理標志產品和在歐盟境內的100個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將受到保護。四年后,協定范圍將擴大,以涵蓋雙方額外的各175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歐盟中國商會先期整理岀第一批雙方市場保護、來自中國的100個地理標志,名單如下: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談判始于2011年,歷時8年,協定文本14條,對地理標志設定了高水平的保護規則,并在附錄中納入雙方各275項具有各自地區特色的地理標志產品,比如中國的安吉白茶、愛爾蘭威士忌等。
協定將為雙方的地理標志提供高水平的保護,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標志產品,使消費者都能吃上、用上貨真價實的高品質商品。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為中國有關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提升市場的知名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根據該協定,中國相關產品有權使用歐盟的官方認證標志,有利于獲得歐盟消費者的認可,進一步推動中國相關產品的對歐出口,同時一些中國的地理標志產品原產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協定將為推動地區擺脫貧困、助力脫貧攻堅、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延伸閱讀:2019年,中歐簽訂協議,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保護即將開始。到2024年,中國將有275種地理標志可以拿到“國際通行證”。2019年11月6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與歐盟農業委員霍根共同簽署了《關于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談判的聯合聲明》,宣布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談判結束,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保護即將開始。
根據協定,中歐雙方各有100種產品列入首批地理標志保護清單。中國消費者將可以在國內市場上放心采購帶有地理標志的法國香檳、愛爾蘭威士忌、慕尼黑啤酒、帕爾馬火腿及菲達奶酪等知名歐洲產品。歐洲消費者也將安心品嘗贛南臍橙、郫縣豆瓣、安吉白茶、盤錦大米和安丘大姜等正宗中國農產品。
下一步,中歐雙方將按照各自法律規定履行內部報批程序,預計協定將在2020年年底前正式簽署并生效。該協定生效4年后,中歐雙方將按計劃在第二批地理標志保護清單中各新增175種產品。
意義重大
該協定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標志雙邊協定,對加強中歐經貿關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第一,彰顯了中國包容性擴大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市場容量潛力巨大,對歐盟地理標志產品出口商具有很大吸引力,歐盟方面迫切希望雙邊通過地理標志協議使歐盟名優產品得到保護,開拓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以建立良好的聲譽獲取應有市場份額和利潤。
該協定表明中國對外開放認真承諾,堅定行動,向世界傳遞了中國推動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新格局的信心和決心。
第二,有利于推動雙邊經貿關系高質量發展。
中國是歐盟農產品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國,是歐盟農產品第五大進口來源國,也是歐洲地理標志產品五大核心市場之一。
2018年中歐農產品貿易額達197.3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56.9億歐元,進口140.4億美元。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簽署,將有效促進雙方農產品貿易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第三,將為中歐雙方民眾帶來新福利。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項下的275項地標產品,都是極具地區特色的名優高質量產品。隨著中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迅速擴大,中國市場對歐盟優質食品的需求潛力巨大。
與此同時,中國的地理標志產品也日益受到歐洲消費者的青睞。該協定的達成將使雙方民眾盡早享用到這些特色優質的地標產品,滿足中歐消費者對高檔優質產品的需求,給雙方百姓帶來新的福利。
第四,有助于引導中國農產品產業鏈轉型升級。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達成,將有效加強對中國特色地標產品的保護,有利于維護中國產品在歐洲的市場利益,有利于保障中國農民的利益。
同時,新市場更高層次的需求將反拉中國農產品相關產業鏈轉型升級。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背景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談判始于2011年,歷時8年,協定文本就14條,對地理標志設定了高水平的保護規則,并在附錄中納入雙方各275項具有各自地區特色的地理標志產品,比如中國的安吉白茶、愛爾蘭威士忌等。協定將為雙方的地理標志提供高水平的保護,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標志產品,使消費者都能吃上、用上貨真價實的高品質商品。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為中國有關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提升市場的知名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根據該協定,中國相關產品有權使用歐盟的官方認證標志,有利于獲得歐盟消費者的認可,進一步推動中國相關產品的對歐出口,同時一些中國的地理標志產品原產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協定將為推動地區擺脫貧困、助力脫貧攻堅、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中國在地理標志保護方面對外開展了哪些合作?
1985年10月10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與法國工業產權局共同建立了中法商標工作組。
2004年,我國與歐盟舉辦了“中歐知識產權合作S2項目”下的地理標志國際研討會。
2005年5月,我國與澳大利亞聯合舉辦了“中澳地理標志研討會”;11月,我國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舉辦了“戰略性利用商標促進經濟暨農村發展地區研討會”,交流利用農產品商品商標及地理標志促進農村發展的經驗。
2006年5月,我國與美國專利商標局聯合舉辦了“中美地理標志保護研討會”。
2006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與歐盟農業總司、貿易總司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歐委會農業總司、貿易總司關于深化地理標志保護合作的會談紀要》。
2006年底,國家質檢總局與歐盟召開了中歐地理標志互認試點工作第一次會議,雙方各推薦10個地理標志產品作為試點產品。
圖表來源:歐盟委員會網站
2007年6月,我國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舉辦了“世界地理標志大會”。
小百科|什么叫地理標志
地理標志是針對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名、優、特產品所采取的一項特殊的產品質量監控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其中的“原產地”,是指在一國境內某種特殊產品的特定(生產)地域,該特定地域的水土、氣候、生產歷史等地理人文特征直接決定或影響該產品的質量、特色或者聲譽,并且以該特定地域的名稱對該產品進行命名。
地理標志(原產地)產品保護制度主要源自《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保護原產地名稱及其國際注冊里斯本協定》和WTO有關貿易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協議)。
法國是最早實行原產地保護的國家之一,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這種保護制度造就出法國葡萄酒的世界著名品牌——香檳酒和干邑酒,在保護產品質量、信譽,維護果農、酒商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形象,促進國際貿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并得到了日益廣泛的國際公認。
WTO-TRIPS協議中的第3節、第22條1~4款,把地理標志與商標、專利、版權并列,是針對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名、優、特產品所采取的一項特殊的產品質量監控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具有如下特點:
1、只允許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按標準組織生產的產品、加貼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名稱銷售,鮮明地標示了產品原產地域,清楚地告知消費者該產品來自何地,保證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2、表明了產品的質量信譽。地理標志產品大多數是地方特色產品,產品風味穩定,特點突出。
3、反映了一個地域歷史。地理標志產品作為一種自然和人文資源,是一種歷史的客觀存在,既是稀缺的,也是不可再生的。對這些產品進行地理標志保護,就是保護歷史,保護傳統和文化,保護民族精品。
點評:275席的大名單,是國際權威認可的信任背書
中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的達成,是中歐貿易尤其是雙方優質特色農產品的一件大事。對于中國農產品來說,這不僅僅是地理標志認定本身的事情,而是國際認可的權威信任背書。
突破性意義在于,中國農產品第一次與法國香檳、愛爾蘭威士忌、慕尼黑啤酒、帕爾馬火腿這些如雷貫耳的歐盟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平起平坐,這是中國農產品走向世界的大好機遇和有利階梯。275席的大名單,誰率先進入,誰就有了進軍國際市場的資本。
中國各地著名的地理標志產品,加油??!
咨詢熱線
0797-8771877